2013年1月23日星期三

感恩惜福

兒子自小有個壞習慣,用膳時總不能把盤內的飯吃盡,每次都會剩下不少米飯,甚至掉落在盤外四周。雖然我們一再提醒,也告訴他若沒把盤內的米飯吃得干凈,將來不能娶得漂亮太太的民間傳說,可是他就是無法辦到。

去年,三姐弟開始到附近佛堂參加周日活動,希望能提升個人品德和修養;佛堂講究紀律、團體生活和節約,而且以素食為主。

剛開始,以為他們會排斥這種團體生活特別是素食,畢竟他們從未體驗全素生活。詎料,情況非如我們預想那樣,初期他們的確對素食存有抗拒感,但身處在團體生活,他們不敢違反,也不能拒絕,只好按照老師指示吃完盤中所盛的素食。

不久,驚訝發現兒子用膳的壞習慣竟全改了,不僅盤內不留一粒米飯,就連盤外也非常干凈,吃飯的態度與之前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某天,我就在他面前豎起拇指,稱讚他吃得這麼乾淨,沒浪費一粒米飯,他不假思索回答說,“是佛堂師父一再提醒他們不可浪費任何一粒米飯,因為那是由稻農辛苦種來的。”之後,還轉述一則老師告訴他有關一位和尚收米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個村莊住著一戶富有人家,雖然家裡有錢,但家人卻不知福,每天在準備煮飯時,都沒小心翼翼洗淨鍋中的白米,導致不少潔白的米就這樣順水流失。富翁家的水溝每天都有不少白米順水流到各處,結果流到一座廟前的水溝。

有一年,整個村莊因為旱災沒有收成,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米。老弱婦孺都餓肚子,這富有人家也不例外。有一天,聽說廟裡正在發放糧食賑災,大家都趕去排隊領取米糧。富人家有些不解,為何這個時候廟裡的和尚還會有米糧可救濟,就去探個究竟。

和尚看到餓著肚子前來的富翁,就一五一十告訴他說,“這些米糧,都是常年從你家水溝流出來的,我看到潔白的米就這樣浪費非常可惜,所以每天就把它撈起來,洗乾淨曬乾,儲存起來的呀!”

聽了兒子故事後,我也告訴他自己親眼看到一位到處收集殘餘飯菜充飢的貧苦人士。有天我在飯店用餐,突然有位手提一個黑色膠袋的男子走入店裡,他有禮貌舉手向正在用膳,但目光投向他身上的食客打招呼。

他走到食客已離開的桌前,有些驚慌地伸出手,迅速將食客吃剩卻還未被服務生收走的飯菜,用手掌勺起來放入膠袋內。我好奇望向他,他也向我舉個手,但沒機會上前問他收集這些飯菜的用途,心想應該是供家中所飼養的家禽食用。

不久前和孩子逛街,經過一家連鎖快餐店,突然那位收集飯菜阿伯的熟悉身影又出現在眼前。他還是穿著之前那件衣褲,一如既往手提著黑色膠袋,在飲食中心內一邊向食客舉手打招呼,一邊取走桌面吃剩的食物和飲料。

我和兒子隨他步伐走到牆角,赫然發現他蹲在那兒喝剛才取來的飲料及啃別人吃剩的雞肉。

他告訴我,自己體弱多病,沒能力幹活,身無分文,唯有托朋友載來古晉尋食。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每次收集到的殘餘飯菜,是每天主要食物,生活就是靠這些別人吃剩,撿回來的飯菜一天天的過。

兒子看到這種情景,低聲說了一句“他真的很可憐,連白飯都沒得吃。”

是呀!很多時候當我們擁有時,不會想到沒有人的痛苦;當我們有能力享受各種佳餚時,不在意把無法吃完剩在盤中的米飯倒掉。

今天我們可無憂無慮享受米飯,要對每一位為米飯付出努力者心存感恩,更要好好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福份。

2013年1月20日星期日

華教問題誰負責?


在多元民族社會中,作為不是最大群體的華社,一直無法在多元教育體制下取得公平與合理的地位,數十年如一日面對政策和行政偏差,不時還面對諸多刁難,致使華教並不能如廣大華社所願那樣,在馬來西亞這片國土大展拳腳,大放異彩。

華社向來重視母語教育,盡管華教受到百般不平等條例的箝制,華社與各校校董會還是不屈服於壓力,仍咬緊牙齦,撐起這個百年民族教育重擔。無可否認,這些年華社已對政府對待華教所持的態度感到失望和不滿。

關丹獨中開辦的申請,即使不需要得到政府撥地建校情況下,政府還是不願依校董會的要求,爽快將批文批下、華社引頸長盼承認獨中統考,時至今日也沒認真檢討的意思。

今天,我們姑且暫時接受政府以獨中不屬於政府教育體制一環,作為拒絕獨中的一切申請和要求的理由,但華小呢?

華小、淡小和國小,都是國家教育體制下的民族教育,屬於國家教育,也獲得憲法保障,理應得到政府一視同仁的對待,讓各族莘莘學子享有同樣的求學環境與設施。

事實並非如人們所期望的那樣,華小無論在硬體或軟體設施方面,都不及國小。縱觀州內華小硬體設施,哪一間是由政府斥資興建,或一對一撥款援助,又有哪一間不是由華社出錢出力,一磚一瓦搭建起來。政府應捫心自問,所謂在國家教育體制下,到底對華小的發展做出多少努力和貢獻。

華小多年來一直處於被邊沿化,師資與設施的不足,是華校前進邁進的最大絆腳石,現在就連開辦電腦課也要家長自己出錢,才能讓孩子能在科技發展時代掌握一些知識,這就是所謂在國家教育體制下,今日華教發展所面對的窘境。

家長反對這項每月徵收10令吉的電腦課程,他們認為這本是教育一環,應由政府承擔,何須轉嫁給 家長。理論沒錯,反對有理,實際上也該如此,但政府資源沒來,何時來?會不會來?沒人知道。與其繼續空等,不如通過自己努力,聘請電腦公司,讓孩子及早學 習與掌握電腦知識更為實際。

處在沒有獲得政府資助,又不希望孩子落在科技後頭的局面,我們寧願也支持校董會這項電腦收費制。不過,校董會須確保公開和透明遴選電腦公司,且要有素質的教導,不能讓家長和社會對這類教學存有質疑和感到失望。

面對種種教育施政的偏差,華教未來的路仍充滿荊棘與挑戰,華社特別是家長還是推動華教持續發展的重要推手,誰都不能失去誰。

華教今天走的如此艱辛,誰該對這種情況負起責任,誰該負責華教一籮籮的問題?我想,政府是推卸不了這個職責,因為是它沒有公平、公正對待各族教育,是它在國家教育體制下,把公平與公正當成取悅華社的口號。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生命沒有預告

不知不覺,歲月再一次告訴我們時間的殘酷,荏苒的歲月匆匆流走,去年的365天剛剛完美落下帷幕走入歷史,眨眼間,今年又從指縫間流逝了一星期。

我們真的沒法留住時間前進的步伐,即使是一秒。
 
過往的一年,日子在波瀾不驚中度過,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匯成了有些平淡,卻不乏歡笑的日子;有些哀愁,但又有喜樂的歲月,平凡中的每個步伐,踩著每個幸福階梯。

無論走過的風雨,是為家庭事業拼搏,還是為油鹽柴米醬醋茶苦惱,一切都是曾經的曾經,一切都成了我們經歷的故事。

我們從小孩到年少,再從年少邁向青年,經歷歲月的洗禮,也走過歲月的輝煌和沉寂,才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也了解生命的無常和人生的短暫。

人生,沒有一個規範和標準,生命更沒有長短可言,你的人生該怎麼走,全由自己做主和拿捏,但生命的長短,卻由不得你說了算,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決定屬於自己的生命。

表弟歷經兩年與病魔搏鬥的抗癌歷程,再次讓人看到生命在病魔面前是如此脆弱,人類在疾病來襲時束手無策的無奈。

表弟年僅38歲,即使無法跨越百歲,距離古稀之年,尚有一段漫長的人生路。正當準備對未來大展拳腳之際,不幸罹癌,經過數次馬拉松式手術和長年累月服藥及注射藥物,癌細胞只能得到暫控制,卻無法根治。

潛伏在每個人體內的癌症細胞,一旦活躍和侵害人體時,是件相當可怕的事。表弟罹癌的最初階段,精神、食慾和行動一切如常,但歷經一段時日後,體力、視力和行動明顯走下坡,甚至到最後雙眼完全失明,也無法開口說話,除了呼吸與心跳,整個生命幾乎已被病菌佔據。

表弟最終在病魔這關被絆倒,遺下愛妻和兩位年幼孩子,嚥下塵世最後一口氣,與至親永別。站在他的靈柩前,看著躺在靈柩內的表弟,我沒落下一滴淚,因為我知道,他為自己的生命付出最大努力,做了自己能做和該做的事,遺憾的只是沒有把生命最燦爛的那一幕,展露在人生舞台。

世事有太多的無常,我們在這一秒,不知下一秒,今天也不知明天事。朋友的父親,高高興興和友人去海邊度假,瞬間竟傳來遭溺斃的噩耗,任誰也無法在第一時間接受這殘酷的事實。

沒人料到,不足膝蓋深的海水竟然蘊藏致命流沙,結果在毫無預警下,無情奪走3人寶貴生命。

那位我認識的林老先生,向來古道熱腸,曾為母語教育貢獻多年,面對一發千鈞危境,竟把自己的生命置身度外,極力協助身邊多位孩子脫險,詎料自己最終不敵海浪,來不及迎接新一年,就驟然離世。

我在他靈柩前,深深行三鞠躬,是對他過去為獨中的付出和那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大愛精神致謝。

走過的一年,有人為迎接新生命來臨,為初為人父人母喜極而泣,也有人為至親的突然離開,悲傷落淚。

人生路上,幾許風雨,從呱呱落地那天起,我們就奔馳在人生跑道上,有人順利跨過一個又一個生命跨欄,有人中途不幸被病魔或意外絆倒。

朋友多日來一直感到不適,某天回家后突然感到極度不適,結果急速送院,被診斷心臟血管嚴重堵塞,順利完成手術,福大保住生命。

我們是否順利跨過所有跨欄走到最後,或者何時會在哪個跨欄被絆倒,沒人知道,因為生命完全沒有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