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決定和家人到中國祖籍過春節,確實有些突然,自己也從未萌起要到國外歡慶春節的念頭。畢竟,數十年來都在這片生於斯,長於斯國度歡慶一個又一個新春佳節。若說到國外過春節是一種新鮮感,不如說是新體驗。
到中國祖籍過春節目的很簡單,純粹想知道自己的祖籍在哪,也想瞭解當地人民是如何迎接和歡慶新春佳節。
我的祖籍在中國廣東省揭西縣龍潭鎮小布閣,距離深圳皇崗關卡約4小時車程,是一座擁有逾200人的農村,當年祖父在該地出生,後來才南下到馬來西亞開墾並組織家庭。曾祖父和曾曾祖父都在那裡歸老,也安葬在附近墓園。
啟程回祖籍當日正是年廿八,許多外省工作的遊子紛紛返鄉,準備與家人在明天年廿九吃團圓飯,使得平日通暢無阻的大道頓時車輛擁擠,長長的車龍緩慢行駛。
抵達堂哥家已是晚上8時,除了他們熱情歡迎,還吸引幾位聽說有從南洋來的“番客”的鄰居,前來探個究竟。
新年前夕的天氣非常寒冷,裹在厚厚寒衣內的身體,仍無法抵擋陣陣令人顫抖的寒風,堂哥知道我們路上奔馳的飢寒,即時遞上備好熱騰騰的湯圓。我想,它不僅是給我們充飢,也包含團圓意義。
除夕一早,我們忍受冷風的吹襲,行走在農村四周,還以為這時家家戶戶肯定為團圓飯忙忙碌碌,也為迎接新年到來洗刷、裝飾忙得不亦樂乎。但事實剛好相反,除了零星爆竹聲,一兩戶在宰殺雞只和貼春聯,整個農村生活步調與平日沒兩樣,完全體會不到新年氣氛。
農村人民很好很熱情,不排斥陌生人,無論在小徑碰面或途徑他們家門,即使發現有不熟悉的臉孔,都會主動停下腳步對著你說“好像我不認識你呀!”。
當他們知道我來自南洋,對方即刻表現出一股熱情和歡迎,特別是知道我就是當年他們所熟悉的祖先後裔時,就會跟我講述過往故事,還邀約入屋喝茶。
當地人民迎接新年方式非常簡單,無須將家裡大事佈置洗刷、沒有多樣化的食品、沒有舞獅賀歲、除夕無須祭拜祖先、團圓飯沒必要烹煮特定菜餚、初一沒有不可掃地的禁忌、沒有相互到訪賀年的習俗,惟不能少了春聯。
當瞭解這種情況的那一刻,自己真的愣住了,怎麼中國農民迎接新年的習俗和馬來西亞華裔慶祝方式有這麼大差異。
中國人向來以飲茶為主,在他們觀念中,用茶招待賓客是最有禮貌的,所以,逢年過節除了茶沒其他飲料。用來招待賓客的食品,也都是未經油炸或有化學添加物食品,如花生、瓜子、米香、橄欖和柑,許多還是農民親手製作。
過去原本有舞獅賀歲活動,自有一年蔡家莊和劉家莊因舞獅活動起意見沖突後,從此居民就不在新年期間舞獅。
貼春聯,是中國迎接春節最重視的傳統項目,無論大小民宅都會換上新春聯,并在貼好后先點燃首輪爆竹,以示新年來臨。不過,有點讓我驚訝的是,他們竟沒在除夕或其他節日祭拜祖先的習俗,村民只可在清明和整個8月到墓園,而大年初一也只到附近小廟膜拜。
還以為中國農民是因為經濟問題,才簡單過春節,後來到惠州、深圳和香港,發現情況也是一樣,沒有奢華舖張或大吃大喝的慶祝方式。
為何在單一民族的中國,過年卻這麼簡化,無須忙碌舖張,反而在多元社會的馬來西亞華裔,需如此
大量購買年貨、添購新衣、又大費周章把家洗刷佈置一番和籌辦晚宴,讓自己忙得不可開交。到底慶祝農曆新年真正意義是甚麼?是重於內涵還是花錢搞外表?何來
所謂的傳統?我不知道,只能說兩國華裔慶祝農曆新年的方式,真的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