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真不知該怎樣形容作為一名馬來西亞華裔公民看到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對母語教育發展所採取的不公平政策的心境與心情。
無可否認,自己曾因為身處在沒有天災的馬來西亞而感到安慰與慶幸,那是一種猶如獲得幸福的感覺。
不過,這種感覺往往會在政府機制出現太濃的種族膚色與行政偏差,加上母語教育長期受到箝制、限制甚至刁難時大受影響,屆時湧出心頭的是苦澀與難受滋味。所以說,身為馬來西亞華裔,終年都泡製在五味俱全,苦樂參半環境中,這種日子不好過,卻不能不過。
有時真的很遺憾,也不明白為甚麼政府就是這麼不能、不敢面對現實;為甚麼總愛在口惠上取悅華裔,卻又在執行上狠狠對著華裔教育胸口猛插一刀。獨中長
期苦苦哀求在統考文憑和經濟上給予承認和支持,政府數十年罔顧廣大華裔意願不理也就算了,現在連要申請復辦一間獨中也百般刁難,還追溯歷史,搬出獨中可維
持現狀,但數目不能增加的歷史共識。
說真的,如果這次政府沒道出這份少為人知的歷史共識,沒多少人知道政府長期口口聲聲拍胸向華社保證國內無一所華小會被關閉,原來是通過限制現有獨中數目,去換取廢除教育部長有權關閉華校的權力。
可悲呀!馬來西亞的華教,竟然淪落到如此需要通過交換條件,才可取得喘息空間的卑微地位。華裔重視教育,也熱衷學校的興建和發展,舉凡學校的興建和籌款,華裔絕不落人之後,勢必完成有關千秋大業,這是華裔維護母語教育的優越感。
有時真的質疑我國到底有多少版本的教育法令,如果說獨中是華裔自己承辦的私立中學,不獲得政府興建校舍的經濟支援,那在華小的建設與發展問題上又該
當何解釋?縱觀今日,雖然華小被列為國家教育體制一環,回頭看一看,有多少華小無論在興建、重建抑或擴建上有得到政府應有的經濟協助,政府應當捫心自問,
這些年來華小真的有在國家教育體制下受到公平對待嗎?
隨著近年越來越多學生選擇進入獨中,造成獨中人數屢創新高,同時又有數千名新生無法擠入已爆滿的校園後,增建獨中已是當前國內一種社會所需的趨勢。
政府應當勇於接受和面對華教在國內日益受到重視的現實,淡化種族與膚色包袱,將不合時宜的教育條文重新搬上桌面,逐一作出檢討。
沒有人能肯定我國華教未來生存前景,華裔時刻對華教課題都驚心膽跳,憂心忡忡,擔心獨中未來受到更嚴苛的條例限制,又擔心華小在有心人長期潛移默化下變質,當下華裔的心情還真如前怕狼,後怕虎。
華教未來的生命前景,取決政府能否真正公平對待各族,政府要怎樣對待華教,就坦然早點說嘛!不要拖拖拉拉,方便華裔對未來做好決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