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星期一

那些年、那些事..........

離開校園18年,踏入報界也已16年,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踏上這條與文字為伍的征途,一走就走了5千多個風雨路,也未曾想到匆匆16載後,自己對文字的喜愛依舊如昔,每天仍對周邊發生的新鮮事務充滿好奇與動容。

16年,在報界不算是個紀錄,身邊許多前輩,幾乎將大部分生命光景都投身在報界,時至今日,在他們命脈中,報界早已是生命中重要一環。

我不是新聞系畢業,也沒受過任何培訓,高中畢業後的27天,就加盟成為報界一分子,記者從未是我的志願,也沒有想過會有一天拿著相機採訪。

當年是姐姐看到報章的應徵啟示,撥電到報社詢問,後來報社要我去填寫資料並等待消息。我不抱任何希望與期待,詎料幾天後報社果真撥來我被錄用的來電。

踏入報社,先被安排學習中文電腦輸入法,我對拼音向來一竅不通,連續幾天下來還沒有太大進展,有天老總看到就直呼我的名字,半開玩笑說“你打字像雞啄米,賺不到來吃呀!”

剛開始的確在採訪線上遇到不少阻力,特別是語文的掌握,似乎學校所學的全無英雄用武之地,派不上用場,好多名詞都是首次看到,還有數據的計算,都搞到滿頭霧水。

面對大量似懂非懂的英文文稿,要譯成中文簡直難如登天,還好當年的同事林家昌,他的英文很好,碰到生字和眼花繚亂的數據,我都不恥下問提出詢問,而他也不厭其煩給我解釋和教導,至今讓我受益無窮。

有幾次與他共同採訪命案,他教導命案新聞該怎麼切入,怎樣寫才能引起共鳴等技巧。最深刻的有兩次,一次是倫樂發生汽車墜河事故及印尼搶匪謀殺新山肚一婦女的命案,兩起事故都發生在下午,那時通訊不發達採訪完後還須趕回報社,工作結束時已是深夜。

趕往倫樂的那次有些不順,當天中午我掉了錢包和證件,啟程前又沒即時通知家人,深夜回家路上電單車又爆胎,到家門已是午夜,害得家人焦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

新聞線上一路走來,有許多難忘的經歷,也曾因為文字的表達,遭某國會議員起訴而奔走律師館和法庭,那次的經驗,讓我在處理敏感新聞和字眼上,上了寶貴一課,還有一位資深報人說過兩句話,對我影響甚深。

忘記那一年,我參加新協主辦的記者訓練營,邀請數名資深報人主講和分享經驗,其中一位就是本報首席執行員黃澤榮。

當年我不認識他,認識他的同行告訴我,他文筆好、嚴肅、是位要求很高的資深報人。忘了當天他的講題,只記得他說了兩句成為我至今採訪時重要提示的話。

黃澤榮說,“撰寫新聞要簡易,讓人一看就懂,不要賣弄文字,如果連自己所寫的都看不懂,不要期望讀者看得懂。”、“記者不是記錄員也非翻譯員,如果一位記者過於依賴錄音機,須重聽多偏才寫成新聞,等於一篇新聞要3人來完成。”

走過那些年,經歷那些事,聽過那些話都讓我學習不少,也讓我更堅信地走在採訪路上和勇敢踏出每一步。
(2011年11月28日:星洲日報情懷大地)